兩部非典型反戰電影
看了兩部幾乎沒甚麼戰爭場面的反戰電影,喜歡,都在Amazon Prime Video可看。
一部大概是去年看的、2017年柏林影展參展片、歐洲電影獎得主的《戰時書信》(Letters from
War),原著是葡萄牙小說家與醫師的安東尼奧.洛博.安圖內斯(António Lobo
Antunes),電影無疑是自述。
背景是葡萄牙與安哥拉的殖民戰爭,一名軍醫離家三年,一一封封書信架構起戰場心情。
沒什麼大戰爭場面,零星游擊戰。長篇的書信獨白。思念的縱溺潑灑了整個銀幕。主角的心一點點地乾枯死亡。
很特別的電影。我覺得必須是對「文字表達」頗感興趣的影迷才能自其中得到滿足。因為主角的愛慾孤獨質疑荒蕪全部展現在他與文字的奮鬥裡。
另一部是昨晚看的《不是天也不是地》(Neither
Heaven Nor Earth),比利時與法國合資的電影,2015年坎城影展影評人週資助的Gan Foundation
Support for Distribution獎得獎片。
講述阿富汗戰爭最後期,各國軍隊已經紛紛撤離,法國仍有一個隊伍留守山區,但是士兵陸續失蹤。後來發現,佔據另一個村落的塔利班游擊隊的士兵也陸續失蹤。他們去了哪裡?當地人說那是失蹤士兵在「屬神之地」睡著,被帶走了。
法國隊長怎樣都不放棄尋找士兵,駁斥那是傳說迷信。最終,士兵還是毫無蹤影,眼看撤退在及,他只好下令找了四頭羊燒焦偽裝屍體裝入屍袋送回國。塔布爾來的上級召見他,宣布他讓士兵誤入戰火區(毫無必要),返國後得受軍事審判。
看到這裡,這部以恐怖偽裝、反戰為實的電影讓我奔淚。因為士兵在前線失蹤,生不見人,死不見屍體,他就是逃兵,所有撫卹都沒有。無論如何,這些「不在交火區」的失蹤士兵必須死亡,他們的遺屬才有closure,他們的家人才有撫卹。為了這個,隊長必須站上軍事法庭。還有比這更深沈更讓人淚下的反戰嗎?
因為回首那漫漫的阿富汗戰爭只是「時間」「人」「阿富汗人生活」的失蹤,戰爭的本質如此空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