遮蔽天空下的啟示錄(修訂版)
摩洛哥、垮世代、迷幻與切割藝術  

(人類學,世界音樂,書籍)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作家Paul Bowels ,圖片來自美國國會圖書館


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十八日,小說家包爾斯(Paul Bowles)病逝於摩洛哥丹吉爾城,享年八十七歲。很多人記得他的小說《遮蔽的天空下》,它曾被大導演貝托魯奇拍成電影,也被藍燈書屋的現代叢書、美國圖書館人協會選為二十世紀百大小說之一。

古典音樂界記得包爾斯是當代作曲家柯普蘭(Aaron Copeland)的弟子,曾編寫過田納西威廉斯的《玻璃動物園》、《夏日煙雲》等音樂劇。

但是,世界音樂愛好者更記得早在一九四七年,包爾斯便長期定居摩洛哥,走遍摩洛哥荒僻鄉野採集傳統音樂,也吸引了基辛(Brion Gysin)、布洛斯(William Burroughs)、金斯柏格(Allan  Ginsberg)、凱魯亞克(Jack Kerouac)等等垮世代(Beat Generation)詩人前往定居,吸取摩洛哥的音樂與藝術養分。

【包爾斯的兩萬五千哩長征】

一九五九年,包爾斯在「洛克斐勒基金會」與「美國國會圖書館」的贊助下,前往摩洛哥採集傳統音樂。根據記錄,他與錄音助理溫克林(Christopher  Wanklyn)一共走遍摩洛哥兩萬五千哩,採錄該國所有重要樂種,除了古典的安大露西亞努白(Nuba)音樂、伊斯蘭教蘇菲教派(Sufi)的驅魔儀式音樂、酋酋卡村大師樂隊(Master  Musicians of Jajouka)外,還包括極偏僻的大亞特拉斯山區柏柏族(Berber)慶典音樂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Paul Bowels的採音出版(Sub Rosa)

柏柏人是摩洛哥的早住民,七世紀,阿拉伯人進入摩洛哥後,柏柏人便被逼入山區。包爾斯說,摩洛哥政府聽到他要錄柏柏人音樂,甚為不悅,因為他們不希望西方人聽到這種「野蠻人」的音樂。

包爾斯深為摩洛哥音樂的豐富著迷,曾說:「摩洛哥人節奏感絕佳,顯現在其歌舞藝術裡。」一九七八年,他曾在丹吉爾自家屋頂上架設麥克風、錄音機,錄下一場吉拉拉信徒(Jilala)婚禮遊行,嗩吶、鼓聲大聲喧鬧,被遊行隊伍擋住的車輛不耐煩地大按喇叭,嗩吶遂以更大的音量回應,火熱對拼,終於漸行漸遠。噪音與藝術並置、現代與傳統並陳,包爾斯說:「好像史特拉文斯基的作品。」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Paul Bowles採音的摩洛哥音樂

【金雞獨立四十年的吉拉拉】

吉拉拉信徒是蘇菲信仰(Sufism)的血誓兄弟團體(blood brotherhood),摩洛哥境內有兩種蘇菲信仰的血誓兄弟團體,一個是信奉回教先知Moulay Abdelqader Ghailani的吉拉拉,另一個是北非黑奴後裔的Gnaoua。這兩個血誓兄弟團體均有非常精采的玄幻儀式音樂(trance music)。

吉拉拉信徒信奉先知Moulay Abdelqader Ghailani(摩洛哥人稱他為Jilali),他在十二世紀時在巴格達成立Qadiri Order,至今仍是非常具有影響力的蘇菲信仰支派。根據傳說,這位先知在伊拉克的山上金雞獨立祈禱、冥想,單腳站立了四十年,天使降臨,告訴他說:「放下你的腳。」Jilali問:「奉誰之名,我遵此命?」天使說:「為所有生者與未生者。」Jilali聞言放下腳,卻立即彈了起來,信徒紛紛跪地膜拜。

吉拉拉信徒以玄幻儀式音樂聞名,多數儀式用來治病,對身體痲痹、歇斯底里與心臟病據說有療效。舉行儀式前,樂手先用炭火烘熱bendir(手鼓),接著燃燒benzoin(一種爪哇咖啡豆),濃郁的香味可以幫助樂手與參與儀式者進入玄幻狀態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Jilali儀式玄幻音樂

儀式一開始,領奏者(maalim)先以qasbah(竹笛)模仿鳥鳴,緊接著qaraqsh(響板)與bendir手鼓狂烈敲擊,樂手開始頌唸阿拉的九十九個聖名。冗長的音樂可以延續一整夜,陷入玄幻狀態的病患、參與者,有時會被神明附身,有的能吞火、吞下滾水,以刀子穿刺、切割身體,而絲毫不覺得痛。據說,摩洛哥著名藝術家Mohammed  Mrabet曾參與過Jilali儀式,陷入玄幻狀態,旁人以熱炭炙燒他的肌膚、用匕首切割他的皮膚,血流如注,他都毫無感覺,第二天醒來,對一切不復記憶,據說傷口也不覺疼痛。包爾斯與基辛(Brion Gysin)曾在1961年做過一場吉拉拉玄幻儀式的錄音,錄音時,吞火人Farato當場灌下一整壺的滾燙開水。

【基辛的一千零一夜】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Brion Gysin 

包爾斯在生活裡聽到了音樂,另一位垮世代畫家基辛則認為音樂等於存在。一九五○年,基辛與詩人布洛斯在摩洛哥參加宗教慶典儀式,聽到了酋酋卡村大師樂隊(Master Musicians of Joujouka,又拼為Jajouka),當下便認定這是他一輩子要聽的音樂。

酋酋卡村音樂大師是柏柏族後裔,居住在丹吉爾城南部的酋酋村裡。他們是世代相傳的樂手,也是特殊階層,終生不必工作,只需要演奏音樂,一直到一九四○年代,他們都還可以自鄰近村落抽取十分之一的貢稅。

為了能夠日夜聽到酋酋卡村大師演奏,基辛在丹吉爾城開了一家小餐館兼俱樂部,取名為「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」,透過酋酋卡村畫家哈米(Hamri)的仲介,請來酋酋卡村大師駐店演出。 

【瓊斯的北非剪影】


據說,酋酋卡村音樂大師的祖先阿塔爾(Attar)自半人半羊的Boujoud神偷學會吹奏笛子,此後,他的子孫便擁有音樂的魔力,可以和花鳥魚蟲說話,掌握了所有音樂的祕密。基辛認為酋酋卡村人口中所謂的Boujoud神,其實也就是西方牧神Pan。最早到Joujouka村錄音的西方人是滾石合唱團的Brian Jones,一九七○年,他跑去摩洛哥,找到基辛,基辛帶著他去酋酋卡村,錄下整場慶典儀式歌曲。Brion Jones顯然也注意到Joujouka音樂文化的中心神祇Boujoud就是西方的牧神Pan。據傳牧神是笛子的發明人。因此,他將採音來的專輯取名The Pipes of Pan in Jajouka,在1968年做限量出版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Brion Jones充滿版權爭議的Joujouka採音

或許因為The Master Musicians of Jajouka是牧神之後,他們也特別擅長吹奏笛子與rhaita(or  ghaita)嗩吶,這是伊斯蘭世界常見的嗩吶,聲音很大,共有八孔,後面還有一個拇指孔,吹嘴上有一個金屬圓片,協助吹奏者在延長音時循環換氣。The Master Musicians of Jajouka就是以循環換氣工夫高強聞名。 

瓊斯過世後,此張錄音以《Brion Jones Presents the Pipes of Pan at Jajouk》之名限量發行,處理瓊斯遺產的律師拒付版稅給酋酋卡村大師,說他們的演奏只是「背景音樂」。一九九五年,玄幻舞曲(trance dance,以玄幻儀式音樂混音加工而成的舞曲)大行其道,此張專輯再度上市,在台灣取名「北非剪影」。

透過「北非剪影」的推波助瀾,許多知名製作人蜂擁至酋酋卡村錄音,收音品質最好的一張是著名製作人拉斯威(Bill Laswell)採音的「天空啟示錄」(Apocalypse Across the Sky),出版於一九九二年。

一九八六年,基辛死於愛滋病。他的摯友詩人布洛斯說,直到臨死前,基辛都深信酋酋卡村人的傳說:一旦大師停止演奏音樂,世界就會滅亡! 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Master Musicians of  Jajouka的現場演出

【布洛斯的切割藝術】

事實上,垮世代教父布洛斯與基辛的相識就是源於酋酋卡村。酋酋卡村畫家哈米說:「有一天,我看到布洛斯漫步丹吉爾城街上,覺得這個人有大隱於市的氣質,和基辛恰是絕配,便引介他們認識,兩人共同發展了切割藝術與夢機器。」

據說,切割藝術(cut-up)最早是基辛的概念,他曾說:「語言掩蓋思想,真實的意義只存在於節奏中。」基辛將繪畫裡的拼貼概念延伸到文字,把話語拆解後隨意組合,利用兩台錄音機重複剪接,形成無意義的堆疊,或者是刻意的並置拼貼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垮世代作家William Burroughs


布洛斯對語言的真實性有更尖銳的看法,他曾說文字是外太空病毒。眾所周知,病毒傳染需要宿主。人類之所以想要書寫文字,是因為人類無法防止肉身腐化,卻能用文字讓思想不死。文字這種病毒便因人類之畏死而得以從一個宿主跳到另一個宿主,繁衍壯大。

面對文字病毒,切割藝術是一種強大工具,它可以不斷拆解、重組、錯置、重複,直到文字失去意義,或者顛覆自身意義為止。布洛斯與基辛合作,將切割藝術引用在他們寫作的詩詞上,搭配他們在摩洛哥採錄來的音樂,形成一種奇特的聽覺藝術。

很多人認為,其實這就是九○年代電腦取樣合成(sampling)音樂、重複混音(dubbing)技術的鼻祖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Brion Gysin與William Burroughs合作的「夢機器」

 

【納瓦血誓兄弟與裸體午餐】

不管是包爾斯、基辛或布洛斯,都對摩洛哥的蘇菲教派血誓兄弟(Blood Brothers)的驅魔儀式音樂很感興趣,因為它們具有強大的迷幻色彩。

蘇菲信仰是伊斯蘭教的神祕主義,摩洛哥境內共有兩支蘇菲信仰的血誓兄弟團體,一支是吉拉拉,另一支是納瓦(Gnaoua)。納瓦是黑奴後裔,他們的祖先來自馬利與迦納,信奉衣索比亞的巴拉(Sidi Bilal)聖者,據說,他是先知穆罕默德的第一個司贊(muezzin,呼喚祈禱者)。

這兩個血誓兄弟團體都有驅魔儀式,藉由音樂與香料的刺激,參與儀式者陷入玄幻狀態,讓神靈上身,甚至自殘身體都不覺疼痛。就音樂而言,似乎和西方的迷幻搖滾頗有相通之處。

西方迷幻搖滾興起於六○年代,強調以迷幻藥物開啟日常感官經驗之外的另一個世界,體驗不同的視覺、聽覺與感覺境界。

布洛斯也嗑藥,他著名的藥物小說《裸體午餐》便是在摩洛哥寫作,當時,他酗酒又嗑藥,還是朋友在一堆嘔吐穢物中搶救了原稿。《裸體午餐》描寫一個嗑藥的作家,如何擺盪在嗑藥與寫作間,無法分辨現實世界與迷幻世界,進而質疑生活經驗的真實性。

 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《裸體午餐》,威廉.布洛斯著,何穎怡翻譯,商周出版 進階閱讀在此 有些書抗拒翻譯

一九九七年,布洛斯死於心臟病。在他死前一年,十數位樂手、紀錄片導演、視覺藝術家、裝置藝術家還在都柏林,為他舉辦了一個「10%布洛斯特展」(10% File Under Burroughs),展示許多他在摩洛哥採錄的玄幻音樂,布洛斯說:「我相信音樂控制了整個伊斯蘭世界。」

【柯罕的粉蝶彩翼與納瓦雜誌】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詩人兼攝影家Ira Cohen 


在眾多前往摩洛哥取經的藝術家中,較不為人所知的是攝影家兼詩人柯罕(Ira Cohen),他是mylar image風格的創建者,曾被他拍過的音樂家說,此種攝影手法好像透過粉蝶的彩翼觀看景象。

柯罕在一九六一年前往丹吉爾,在那裡住了四年,發行一本名為《納瓦》(Gnaoua)的雜誌,介紹基辛與布洛斯所做的驅魔音樂研究,並製作「吉拉拉」專輯,由包爾斯錄音。

一九九四年,他出版「伊拉柯罕詩歌」(The  Poetry of Ira Cohen)專輯,朗誦自己的詩,搭配包爾斯、基辛、布洛斯等人的採音作品,將酋酋卡村大師樂隊、吉拉拉與納瓦驅魔儀式歌曲、摩洛哥街頭聲音,與唐切利(Don  Cherry)、柯曼(Ornette Coleman)等爵士大師吹奏熔於一爐。

在基辛、布洛斯、包爾斯相繼過世後,垮世代詩派已成歷史名詞。但是他們與摩洛哥音樂的相知交纏,留下無數美妙作品,勾引世人去欣賞粉蝶彩翼繽紛般的音樂世界。




【延伸聆聽】


1.Various Artists/Morocco, Crossroads of Time/Ellipsis Arts(1995)

2.Various Artists/Trance 2/Ellipsis Arts(1995)

3.Various Artists/Moroccan Trance Music, Jilala & Gnaoua/Sub Rosa(1990)

4.Various Artists/Brian Jones Presents the Pipe of Pan at Jajouka/PolyGram(1995)

5.Master Musicians of Jajouka/Apocalypse Across the Sky/Axiom(1992)

6.Master Musicians of Joujouka/Joujouka Black Eyes/Sub Rosa(1995)

7.Paul Bowles/Black Star at the Point of Darkness/Sub Rosa(1990)

8.Brion Gysin/Self-portrait Jumping/Crammed Discs(1993)

9.William Burroughs/Break Through in Grey Room/Sub Rosa(?)

10.Various Artists/10% File Under Burroughs/Sub Rosa(1992)

11.Ira Cohen/The Poetry of Ira Cohen/Sub Rosa(1994)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  遮蔽天空下的啟示錄(修訂版) 摩洛哥、垮世代、迷幻與切割藝術   (人類學,世界音樂,書籍)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作家Paul Bowels ,圖片來自美國國會圖書館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十八日,小說家包爾斯(Pau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