舊文搬運,水晶唱片 沈聖德  原住民採音 布農族

有關沈聖德布農採音上傳的一些隨想



我第一次聽到布農族音樂是1989年許常惠老師帶隊去法國錄音的〈祈禱小米豐收歌〉,那種從極低頻開始的八部合音很震懾人。
後來我在1992年開始玩票性質(那時還在聯合晚報上班)搞田野錄音,做《來自台灣底層的聲音》,在一些前輩的引導下開始認識原住民音樂,當然就知道黑澤隆朝早在1943年便灌錄了〈祈禱小米豐收歌〉,並引起國際學界對這種嚴謹和聲的興趣,被法國音響學者Gilles Léothaud稱是全世界八個最會使用泛音(overtone)的民族之一。
後來因緣際會我踏入世界音樂的領域,也做了好多年的世界音樂廣播節目。一大研究興趣民族遷移+科技+基督教+殖民文化的引入如何改變一個民族的音樂,從傳統音樂(不管是民歌、儀式、戲劇或者宮廷音樂)變成後來世人所謂的「世界音樂」(world music)。

宜灣天主教堂管樂隊是東台灣原住民部落第一支管樂隊,由哲敬仁神父

帶隊遊行,這是中西文化交融的活生生一頁。(Lifok攝影)

這個變遷過程,就我看來,不全是強勢文化併吞(或美稱同化)弱勢文化的問題,除了透過明確的系統來改變舊有文化,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一個民族碰到另一個民族,自然吸納的有機過程,那是源自對新鮮東西的吸引,或者覺得真的西方音樂也很美,我們來把自己的東西跟它結合玩玩看。
理解的過程,我自然也知曉了基督教傳教,都是以地方原有語言去傳授聖經。也知道宗教音樂不知不覺滲入了原有的音樂生態裡。但是處理到沈聖德這張《布農山地傳統音樂團》(1999)的錄音,我讀到團長介紹該團的歷史,他提到:
#半世紀以前。天主教的外籍傳教士來本鄉傳教時,鼓勵
當時的布農族翻譯員用本土音樂配上歌詞編成聖歌,因此
保留了我布農族之音樂文化。
所以,在原住民的認知裡,是基督教的傳教方式保留了他們的傳統之聲。我又多學了一樣東西。因而開始思索從日據時代到國民政府,在保留台灣原住民音樂上又做了什麼?
我不知道,只知道的確是228事件後的禁鼓樂與外場演出,使得傳統布袋戲開始邁向今日的金光布袋戲。原住民的歌裡一定有更深刻的政治化脈絡。你聽完沈聖德的錄音後,不妨研究一下。
在這裡首先要感謝台南 惟因唱碟許老闆慷慨提供CD印刷品與音檔。其次要感謝我們的義工 Chihchun Ma幫忙謄寫CD內頁文字。最後最最要感謝的是現在人在中國的 #沈聖德,感謝他錄了美好的聲音,感謝他慷慨允許我們將他採錄、水晶唱片代銷的四張原住民音樂上傳,大家才得以免費聆聽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  遮蔽天空下的啟示錄(修訂版) 摩洛哥、垮世代、迷幻與切割藝術   (人類學,世界音樂,書籍)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作家Paul Bowels ,圖片來自美國國會圖書館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十八日,小說家包爾斯(Pau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