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拿大總理杜魯多的酒店風波,談〈波西米亞狂想曲〉

搖滾樂(N-Z)  Queens   Bohemian Rhapsody 舊文搬運  原刊於何穎怡的大耳朵  2015.10.30

杜魯多挑戰高難度歌曲是我們這輩人的青春搖滾夢。

我們加拿大的花花公子總理杜魯多前幾天參加女王國葬,被逮到一個在網路瘋傳的畫面。那就是葬禮前兩天,他居然在倫敦旅館的酒吧高歌〈波西米亞狂想曲〉,被批為輕浮,失去國家體面。

我倒是很訝異他唱這首歌。難度有點高。原來我們的總理會瑜伽、打拳、跳舞,而居然唱歌還蠻準的,政二代不可小覷啊,就是比一般人有錢學雜技。

所以,我們今天來說說這首皇后合唱團的名曲〈波西米亞狂想曲〉。這是我寫於七年前的文章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圖說:光唱歌詞不滿足,我必須唱出歌劇唱腔,還有吉他部分。

今年十月三十日將是〈波西米亞狂想曲〉(Bohemian Rhapsody)誕生四十七週年。你聽〈波西米亞狂想曲〉許多年了,百聽不厭,對吧?但是你注意到它沒有副歌嗎?這大大違反流行歌曲原則。你只要K歌過,就知道一般流行歌曲寫作模式是「主旋律+主旋律+副歌+主旋律」。因為啊,很多人跟我一樣,進了KTV就說會唱這個會唱那個,歌曲播出來,卻當場啞巴,因為只會唱副歌。

〈波西米亞狂想曲〉寫作奇特,以抒情段落開場,轉歌劇形式,以重搖滾收尾。曲子很長,卻因為段落組織結構奇特,唱片公司或者廣播電台想「切歌」都沒辦法,因為doesn’t make any sense

所以,你應該不會太訝異〈波西米亞狂想曲〉錄音所用的那台鋼琴就是披頭四〈Hey Jude〉裡的那台鋼琴。都是長呀長呀長呀的歌。但是我必須說讓我選一百萬次,我都是〈波西米亞狂想曲〉壓倒勝〈Hey Jude〉。

〈波西米亞狂想曲〉歷史地位崇高,它在2002年被列入金氏世界紀錄「英國史上最受歡迎的歌曲」,2004年被奉入葛萊美獎搖滾名作堂。

所以,我們今天就來〈波西米亞狂想曲〉面面觀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波西米亞狂想曲〉原版MV。

〈波西米亞狂想曲〉的寫作形式被列為藝術搖滾(progressive rock)。藝術搖滾於60年代中期興起於英國,而後擴散出去,直到70年代才漸漸式微。

藝術搖滾拋棄傳統流行歌曲的簡單形式與舞蹈節拍,利用古典或爵士的配器法、和聲法、節奏,進行複雜的作曲結構實驗。藝術搖滾需要樂手對作曲理論有深入認識。樂手通常以長篇幅的段落與間奏,從一種音樂類型過渡到另一種音樂類型,形成古典音樂裡的「部」的概念,從而有了「組曲」的形態。

早年的藝術搖滾經常以管弦樂隊助陣,將作品的音色(timbre)與音響密度(texture)擴大到古典音樂的範疇。

〈波西米亞狂想曲〉從抒情曲進入,帶到歌劇,最後進入重搖滾,因此,它才取名幻想曲,幻想曲是形式自由、容許作曲者自由幻想、自在表達情感的曲子,常常是作曲家根據瞬間的印象即興而作的作品。

2009年,英國《衛報》樂評人Tom Service如此剖析:

〈波西米亞狂想曲〉深具19世紀古典音樂幻想曲傳統,需要高度作曲技巧,是「在複雜型態裡取得統一和諧」的典範。

值得深思的一點是藝術搖滾之所以式微,不僅是打著「三和弦即可搞團」的龐克搖滾對「精緻化、資本化」搖滾的奪權,也在於藝術搖滾的聆賞,聽眾的素養也佔了重要成分,必須對各種音樂類型粗具認識,才能在聆聽裡得到滿足。它的式微也代表了聽者在美學上的「簡化」。(對我來說,這種簡化因為牽涉到太多階級相關的判斷與選擇,無所謂好壞。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從這支素人影片可以窺見此曲的堆疊複雜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70年代,音樂尚未電腦化,藝術搖滾之所以被龐克搖滾鄙夷為「權貴音樂」,是因為它在錄音室很花錢。〈波西米亞狂想曲〉24軌錄音,歌劇的和聲部是主唱Freddie Mercury、吉他手Brian May、鼓手Roger Tyler在錄音室唱出高、中、低部,同樣唱段連唱10-12小時,一共錄製了180段,而後一層層疊上去(over dub)。

因此,Queen合唱團現場演唱此曲時,歌劇段落是以錄音取代,因為它無法在現場複製。

 上面是一個在網路上爆紅的素人影片,讓你知道如果要一個人搞出〈波西米亞狂想曲〉,它需要多少的dubbing過程,這還是有電腦的輔助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Queen 現場演出此曲

關於〈Bohemian Rhapsody〉究竟在講什麼,到現在仍是一個謎(因為團員都拒絕解釋)。字面上是講一個男子殺了人,想以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。由於這首曲子深具自傳色彩,有人認為「男子殺人」是Freddie Mercury的出櫃告白,他殺死了昔日的自我,從今而後,世人將認識「雙性戀」的真實的他。

對聽眾來說,最困難的部份應該是歌劇的義大利文,多數人只是跟著唱,不明其意,你別喪氣,樂評人也不知道。

 I see a little silhouetto of a man

(Scaramouch, scaramouch will you do the fandango

Thunderbolt and lightning - very very frightening me)

Gallileo, (Gallileo),

Gallileo, (Gallileo),

Gallileo Figaro - (magnifico-o-o-o-o)

I'm just a poor boy and nobody loves me

(He's just a poor boy from a poor family

Spare him his life from this monstrosity)

伽利略(Gallileo)、費加洛(Figaro)、magnifico這三個字放在一起是講什麼鬼啊。有人說,那是Freddie Mercury為了配合歌劇的形式,胡亂把合韻的義大利文堆在一起。

在我看過的解釋中,我最喜歡這個。M. V. Ahundova在《The Real Freddie Mercury》這本書裡說,Galileo不是伽利略,是指耶穌,耶穌曾住在加利利(Galilee),Galileo是來自加利利的人。Figaro不是《費加洛婚禮》的費加洛,應該是從figuro變化而來,形象(form)的意思。Magnifico來自magna,偉大的意思。所以整句是「來自加利利之人的偉大形象」。銜接前句,男主角看到一個人影逐漸逼近,那是耶穌的偉大形象現身。

Easy come easy go - will you let me go

Bismillah! No! We will not let you go - let him go

Bismillah! We will not let you go - let him go

Bismillah! We will not let you go - let him go

Will not let you go

Will not let you go

No, no, no, no, no, no, no no no-no-

Oh mama mia, mama mia, (mama mia let me go

Beelzebub has a devil put aside

for me

for me

for ME!

至於Bismillah是阿拉伯語的「奉主之名」(in the name of God)、Beelzebub是魔鬼之名。

至於,Scaramouch, scaramouch will you do the fandangoScaramouch是小丑,fandango呢,是西班牙佛朗明哥的曲式之一,你確信你想知道fandango的格式與意義嗎?很累哦,你得修一門flamenco先。

〈波西米亞狂想曲〉誕生至今,無數人翻唱過。但是最有名的一次翻唱來自電影〈反斗智多星〉(Wayne’s World 1992),這部電影的大賣座讓Queens在美國重新紅起來。

現在回到潑文一開始的圖片下說明:當我跟唱〈波西米亞狂想曲〉時,只是唱歌詞,我不滿足,我還要唱出歌劇的聲音,並且唱出吉他部。

看了這支〈反斗智多星〉的影片,你就知道〈Bohemian Rhapsody〉樂音一出來,大家是怎麼跟唱的?以一首結構複雜的歌曲來說,能夠做到每個歌迷都想跟唱,證明它很奇妙地駕馭複雜,轉化成一種老嫗能解的美感與刺激興奮,應該是藝術搖滾的終極作品。

 如何訂閱本部落格



1 則留言:

  1. 我第一回聽的是王菲 live version, on youtube,大約在2008的時候. 然後就連續聽了 Queen 的歌曲數周之久。原來 they were more than " We are the Champions".

    回覆刪除

  遮蔽天空下的啟示錄(修訂版) 摩洛哥、垮世代、迷幻與切割藝術   (人類學,世界音樂,書籍)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作家Paul Bowels ,圖片來自美國國會圖書館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十八日,小說家包爾斯(Pau...